作者:孙兴洋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1-08-2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首次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内涵,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我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注入了精神之源。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开创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新局面,必须从整个“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出发,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时代意蕴;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职业教育的“大有作为”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数以千万“心是中国心,满怀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使技能强国目标早日实现。
职业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政校企行联动、产学研创并举、跨界开放办学”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根本原因。因此,笔者以为,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之路,更需要我们的职业院校至少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要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聚焦高水平、服务学生成长成人,聚焦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使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得到有效推广,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扎实践行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新坐标上谋划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要通过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锻造工匠精神,为社会经济发展培育“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构建形成区域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为民众“安居乐业”“人人出彩”提供高质量职业教育支撑。
坚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一重要的战略谋划,为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打开了新空间,同时也给职业院校建设带来了新挑战、提供了新机遇。
职业院校要继续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办学宗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寻求办学最大公约数、画出育人最大同心圆。要通过构建“校地定专业、校企定规格”协同培养人才机制,增强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课程结构与职业发展的适应性;通过“创新在学校、创业在地方”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过程培养与目标达成的适应性;通过创建“一院(二级学院)一园区(街道)、一所(研究所)一产业”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增强职业教育与服务地方、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适应性。
坚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改革举措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要“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和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职业院校要通过系统化设计和体系化推进,不断创新协同育人组织、校地育训空间和融合文化项目,以“地校协同”育人组织体系,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育训空间布局,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以“互动互嵌”文化项目交流,促进人才培养的融合性,加快形成面向区域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与服务体系。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期,踏上新征程,我们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创新的职教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更好地彰显中国职业教育的“大有可为”和“大有作为”。
(作者系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 关注我们 ——